健康报讯 (记者胡德荣)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慧研究组的一项研究表明:诊断时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高的肿瘤患者预后较好;维生素D营养水平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和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该研究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上。
维生素D进入体内后,经肝脏中25-羟化酶作用,合成为25-羟维生素D,成为人体主要的维生素D储存形式。目前,国际上通常以血液25-羟化酶浓度作为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衡量指标,25-羟化酶水平也代表了体内维生素D的总存储量。
为探究维生素D水平和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在王慧的指导下,博士研究生李绵和副研究员陈培战对文献报道的25项维生素D与肿瘤关系的相关人群研究数据(纳入肿瘤患者17332名),进行了系统分析。
经分析发现,诊断时肿瘤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与其预后指标(如生存、复发和转移等)显著相关。体内高25-羟化酶水平(>75纳摩尔每升)的结直肠癌、乳腺癌和淋巴瘤患者,其死亡风险相对于低水平的患者(<35纳摩尔每升)分别降低37%、45%和52%;体内高25-羟化酶水平的结直肠癌、淋巴瘤患者的特异性死亡风险也显著降低;高25-羟化酶水平的乳腺癌、淋巴瘤患者的复发、转移或死亡的不良预后事件,也明显少于低25-羟化酶水平的患者。综合多项人群研究发现,体内25-羟化酶浓度每增加10纳摩尔每升,患者的总死亡风险将降低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