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圣祠 医圣祠简介 历史沿革 所获荣誉 领导关怀

    •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 公益讲师团

    • 景区大观

    • 馆藏与展览 馆藏精华 精品文物展 伤寒学派展览 中医药标本展 医圣祠春秋展 张赞臣医史文物展 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回顾展 坐堂行医塑像展 大国中医策 大国诺奖路

    • 仲景智库

    • 仲景伤寒论

    • 仲景书院

    • 服务指南 开放信息 交通指南 服务设施 导览指南 联系我们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陈列展览
        馆藏精华 精品文物展 伤寒学派展览 张赞臣医史文物展 医圣祠春秋展 坐堂行医塑像展 中医药标本展 “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回顾展 大国中医策 大国诺奖路
    • 《伤寒杂病论》方药
    • 《伤寒杂病论》方药:

      《伤寒论》载方113方,《金匮要略》载方205方。书中不少有名方剂,千百年来一直被历代医家沿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而且具有较高的疗效。故后世医家把《伤寒杂病论》赞誉为“方书之祖”,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影响甚大。

      《伤寒论》113方名录

      桂枝汤(一)

      桂枝加附子汤(二)

      桂枝加桂汤(三)

      桂枝去芍药汤(四)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五)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六)

      小建中汤(七)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八)

      桂枝甘草汤(九)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十)

      桂枝麻黄各半汤(十一)

      桂枝二麻黄一汤(十二)

      桂枝二越婢一汤(十三)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十四)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十五)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十六)

      桂枝加葛根汤(十七)

      桂枝加芍药汤(十八)

      桂枝加大黄汤(十九)

      麻黄汤(一)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二)

      大青龙汤(三)

      小青龙汤(四)

      麻黄附子细辛汤(五)

      麻黄附子甘草汤(六)

      葛根汤(一)

      葛根黄芩黄连汤(二)

      葛根加半夏汤(三)

      小柴胡汤(一)

      大柴胡汤(二)

      柴胡桂枝汤(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

      柴胡桂枝干姜汤(五)

      柴胡加芒硝汤(六)

      栀子豉汤(一)

      栀子甘草豉汤(二)

      栀子生姜豉汤(三)

      栀子干姜汤(四)

      栀子厚朴枳实汤(五)

      栀子檗皮汤(六)

      枳实栀子豉汤(七)

      大承气汤(一)

      小承气汤(二)

      调胃承气汤(三)

      桃核承气汤(四)

      抵当汤(五)

      抵当丸(六)

      十枣汤(七)

      大陷胸汤(八)

      大陷胸丸(九)

      小陷胸汤(十)

      白散(十一)

      麻仁丸(十二)

      生姜泻心汤(一)

      甘草泻心汤(二)

      半夏泻心汤(三)

      大黄黄连泻心汤(四)

      附子泻心汤(五)

      黄连汤(六)

      黄芩汤(七)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八)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九)

      旋复代赭石汤(十)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十一)

      白虎汤(一)

      白虎加人参汤(二)

      竹叶石膏汤(三)

      五苓散(一)

      猪苓汤(二)

      文蛤散(三)

      茯苓甘草汤(四)

      四逆汤(一)

      四逆加人参汤(二)

      通脉四逆汤(三)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

      干姜附子汤(五)

      白通汤(六)

      白通加猪胆汁汤(七)

      茯苓四逆汤(八)

      四逆散(九)

      当归四逆汤(十)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十一)

      理中丸(一)

      真武汤(二)

      附子汤(三)

      甘草附子汤(四)

      桂枝附子汤(五)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六)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七)

      芍药甘草附子汤(八)

      桂枝人参汤(九)

      赤石脂禹余粮汤(一)

      炙甘草汤(二)

      甘草干姜汤(三)

      芍药甘草汤(四)

      茵陈蒿汤(五)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六)

      麻黄升麻汤(七)

      瓜蒂散(八)

      吴茱萸汤(九)

      黄连阿胶汤(十)

      桃花汤(十一)

      半夏散及汤(十二)

      猪肤汤(十三)

      甘草汤(十四)

      桔梗汤(十五)

      苦酒汤(十六)

      乌梅丸(十七)

      白头翁汤(十八)

      牡蛎泽泻散(十九)

      蜜煎导方(二十)

      猪胆汁方(二十一)

      烧褌散(二十二)

      关于医圣祠 | 通知公告 | 名医导航 | 百草荟萃 | 南阳十大名师 | 传承经典 | 药膳食谱 | 科普教育 | 交通指南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张仲景博物院(www.yishengci.cn) 邮箱:yscwzs@163.com
    • 联系电话:0377—63037149 | 网管电话:17344774969 | 院址: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医圣祠街7号
    • 豫ICP备20001875号 |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329号
    •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