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新闻返回上一页
-
医圣祠里,南阳人热腾腾过个“娇耳节”
本网:医圣祠 信息来源:医圣祠 更新时间:2017-12-27
又是一年冬至到,今年南阳人的这个冬至,可有点不一样。
这一天,医圣祠可是热闹非凡。6000斤的汉白玉仲景娇耳雕塑群、700斤的“仲景娇耳”雕塑在医圣祠揭幕。
这一天,南阳人在医圣祠里热腾腾地过了一个“仲景娇耳节”,数千人品享“仲景娇耳”。吃了“仲景娇耳”,南阳人笑逐颜开:“今年耳朵不会冻掉了吆……”
这一天,还有中医名家为百姓义诊,一太极大秀中国风;作为“仲景娇耳节”重要活动的古琴演奏会,在12月24日下午举办,悠悠琴音更是让冬日里的医圣祠增添一丝超凡脱俗的味道……
在历史上的南阳,曾把过冬至称为“娇耳节”——这是因为娇耳(饺子)是医圣发明在冬至这一天送给老百姓吃防治冻耳朵的。12月22日—24日,为纪念医圣张仲景,传承医圣文化,弘扬中医药精神,医圣祠举办“仲景娇耳节”系列纪念活动,与市民一起重过“仲景娇耳节”。活动由医圣祠与中国中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南阳三色鸽、仲泰医圣堂、内乡天下第一衙酒业公司、内乡商圣范蠡酒业公司、一如琴坊、河南工院大学生雷锋连等联合举办。
“中华五千年,文明薪火传;神农尝百草,黄帝启医源。东汉张仲景,济世救民难;辨证立八纲,大论著伤寒……”一首《医圣颂》荡气回肠,听着激昂的祭文祭拜医圣,香火氤氲中,仿佛重回医圣张仲景悬壶济世的那个年代……缅怀先师,追思圣训,共沐圣德。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南阳至今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童谣。重达6000斤的汉白玉仲景娇耳雕塑群也在当天揭下神秘面纱。
这组玉雕由玉雕大师王春会所做,主体雕塑高达1.867米,取张仲景诞辰1867年之意,台柱之上重700余斤的单体“娇耳”堪称世界之最;另一雕塑为一盘“娇耳”,18颗洁白无瑕汉白玉“娇耳”放在青玉盘中,状如元宝,栩栩如生。
王春会致力于“玉文化”与“医圣文化”相结合的独特创作,曾雕出独玉《伤寒论》《金匮要略》、墨玉《医圣行医图》等作品,这次雕刻的汉白玉仲景娇耳雕塑群在展现南阳玉雕工艺的同时,传承、传播、弘扬医圣的情怀、思想和学说……
千人饺子宴,共品“祛寒娇耳汤”。1800多年前,张仲景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煮制“祛寒娇耳汤”分给老百姓。1800多年后的冬至,医圣祠里千人共享南阳三色鸽包的“仲景娇耳”,共品“祛寒娇耳汤”。特制的“娇耳”沿用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做法,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作为馅料包成饺子。支起十口大锅,现场煮饺子,热腾腾的饺子不断出锅,人们轮番“上阵”吃饺子,是纪念,更是感恩。市民张女士感慨地说:“南阳玉闻名天下,以后南阳饺子也要出名啦。”
以琴载道,古韵悠悠,一场展现气韵和谐的视听盛宴缓缓来袭,12月24日,一如琴坊古琴演奏会让冬日里的医圣祠更增添了一丝超凡脱俗的味道。朱晓瑛张兼维的琴箫合奏《忆故人》,小琴童郭玥铭的古琴《良宵引》,还有《梅花三弄》《凤求凰》《卧龙吟》《枉凝眉》……或与箫合奏,或与陶笛相伴,或与诗朗诵,古朴深沉、含蓄恬静,带来超旷飘逸的艺术感受,悠悠古韵中感受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源: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