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新闻返回上一页
-
期盼维权通道不再“梗阻”
本网:医圣祠 信息来源:健康报 更新时间:2019-04-22
□乔宁(记者)
这几天,接连曝出的两则消费者维权成功案例,让网民觉得十分解气。一个是“西安奔驰女车主坐汽车引擎盖哭诉维权”,其经过几轮视频传播、媒体发声、网民声援,终于等来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个人诉求得到满足。另一个是“安徽老人举报牵出涉21省份特大假药案”,一位老人在购买到疑似为假药的阿司匹林后,没有向药店闹着索赔了事,而是向当地食品药品稽查支队举报,相关部门最终挖出一个庞大的制售假药犯罪网络。
细看这两起事件,虽然都以问题得到解决收场,但奔驰女车主维权成功,依赖于媒体报道、舆论施压倒逼监管,其自身及家庭也因此陷入舆论漩涡;安徽老人直接向监管部门举报,不仅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还为监管部门提供了办案线索,获得网友点赞。
面对侵权,我们难保每个人都有奔驰女的口才和运气,也难保每次都能引起舆论的重视。两种维权方式,后者显然是我们期望的常态,更有借鉴价值。无奈,投诉举报的正常途径常常走不通,正如奔驰女车主一再表示,“大闹”4S店是情急之举,因为向有关部门投诉“打电话也不接”。
我国在消费者维权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一直在进步。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求助,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向仲裁机关提出仲裁申请,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现实中,正规维权渠道常常遭遇“梗阻”。久而久之,不少人遇事就不再习惯走正常维权渠道,要么自认倒霉、“吃一堑长一智”;要么只要商家退款、赔偿,就不再声张;要么拉横幅大闹,甚至大打出手,以极端手法博得一线维权机会。而无论怎样做,都只会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形成消费者受损、不法商家得利、法律尊严被践踏、政府公信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消费者维权是好事,有助于对商家形成监督约束。监管部门人力有限是现实情况,应该借助消费者的监督力量,发展“千里眼”和“顺风耳”。而要达成这些目标,必须敦促相关部门畅通维权渠道,降低维权门槛,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处罚力度,重拾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维权的信心。前述因举报牵出的特大假药案的破获,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