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做过标题党,但此标题似有标题党之嫌。点开看的人可能会说:原来屠呦呦没有来南阳嘛!但是,如果你听了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所作的《大国诺奖路——东方神鹿屠呦呦》,你会情不自禁的地说,就是屠呦呦本人来演讲,估计囿于时间和其他原因,也不会把自己的人生说得这么全面。如果你遗憾错过了这场演讲,那你就更该点开看看了,诗意的语言,国学的思维,深度的挖掘,全新的视角,真的令人震撼。把看似枯燥的内容讲得如此引人入胜,只能叹一句“高手真会讲故事”!
2019年12月29日,梅溪沙书店,中原大讲堂·南阳讲堂高朋满座,聆听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作《大国诺奖路——东方神鹿屠呦呦》讲座。犹记得2018年12月30日,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听者如云,刘海燕作了《医圣张仲景从东汉走向历史画卷》的讲座。这么一想,这连续两年的收官之课似乎有许多巧合之处,尤其明显的,是内容关乎两个注定永载青史的人物,即使隔着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却同样在世界的天空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是怎样的家庭培养出了一个诺奖获得者?是怎样的灵感让青蒿素得以成功提取?是怎样的执着造就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又是怎样的不易和幕后故事,让屠呦呦终于捧到沉甸甸的诺奖?这些,都能在刘海燕的演讲中找到清晰的答案。
什么样的家境,能培养出一个诺奖获得者?
屠呦呦,单单听名字就觉得与众不同,呦呦二字,来自《诗经》。 “中国起名讲究出处,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刘海燕说,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但想起这么有文化水平的名字,首先得肚里有墨水才行。你想想,有个听到孩子出生哭声、就能随口吟诵出《诗经》中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的父亲,孩子成长的环境能差到哪里去?屠呦呦父亲屠濂规是银行职员,平时喜爱读书,家中楼顶小阁间摆满了古籍,既是父亲的书房,也是屠呦呦最爱的去处。屠家祖先在南宋庆元年(1259年)从江苏常州府无锡县迁居至宁波,至今绵延达700余年。中间出过包括吏部尚书、太子太傅赠太保屠滽、文学家和戏曲家屠隆、博物学家屠本畯等等,既有高官显贵,又有文人墨客。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在那个尽管已有"禁止缠足"法令但缠足风俗仍未完全消失的时代,屠呦呦5岁起便被父母送入幼儿园,此后就读的宁波效实中学更是名人辈出,在屠呦呦之先,它就孕育出了数位名字响彻中华的两院院士。
刘海燕现场晒出了屠呦呦旧居照,这片气派的民国青砖灰瓦大院为姚宅,其主人是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的姚庆三,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姚庆三从法国留学回来后初任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后来任上海金城银行总管处分行经理,更成为国内最早研究和传播凯恩斯《通论》的学者,对香港中银集团的发展以及祖国金融事业贡献良多。也就是说,屠呦呦的母族也是很厉害的,称得上是当年宁波的豪门望族。其外公姚传驹,曾于东北三省沦陷前任中国银行行长,民国财政司司长等职。小时候,屠呦呦就住在外婆家,一直在姚宅长大。
一个人日后的成就固然与其所受到的教育及后期的努力不可分割,但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也着实密不可分。所以,听到刘海燕讲到,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跑到屠呦呦旧居几乎把屠家树叶叶片都摘光了,以此想让孩子们也沾沾屠呦呦的才气时,现场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
世界科学史上最昂贵的一句话,来自东晋葛洪
葛洪是谁?他是东晋道教育学者,也是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若不是刘海燕一番讲解,不少人还不知道,青蒿作为治疗疟疾的药物,早在东晋就已经由葛洪在罗浮山提出了。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刘海燕说,这句来自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的话,是世界科学史上最昂贵的一句话。为啥这么说?因为这句话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激发了她的青蒿素灵感。她发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素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她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素提取物,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就这样,在历经一次次失败后,屠呦呦成功了。“就是这一句不起眼的话,若不是屠呦呦的火眼金睛,这种治疟神药很有可能还深埋在故纸堆中。”刘海燕说,如今罗浮山朱明洞洗药池旁,就矗立着一块“青蒿治疟之源”的石碑,以纪念葛洪的伟大贡献。
当然,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刘海燕说,从1969年承担抗疟中药研发的任务,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列入“基本药品”名单进行世界范围的推广,屠呦呦花了整整三十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最终赢得战役。那时候中国的科研环境十分艰苦,为确保青蒿素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屠呦呦甚至甘当“小白鼠”以身试药。当刘海燕讲到屠呦呦向领导提交志愿试药报告时铿锵有力地说“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时,全场掌声如雷,大家都被屠呦呦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
站在诺奖领奖台上,屠呦呦穿的是“紫气东来”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紫气东来”的出处,充满了东方的神秘色彩。而屠呦呦在领取诺奖时,其衣着居然大有讲究。刘海燕说,屠呦呦当时穿的就是“紫气东来”。
刘海燕说,屠呦呦领奖时的服装和配饰,来自瑞典著名的华裔设计师Galo,整套服饰相当有玄机,处处体现着屠呦呦毕生的研究心血,名字非常东方非常霸气:紫气东来。“她的围巾的紫色象征紫气东来;四角图案是黄花蒿的叶子,而黄花蒿正是屠呦呦研究的核心。鞋子上有百叶造型,黑色的手包则装饰有黄花蒿元素。她所配戴的紫罗兰宝石胸针,融合了凤凰的尾翼、蝙蝠的翅膀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以及黄花蒿元素,最精妙的是胸针图案里,还融入了屠呦呦的英文简称T.y.y, 这是完全属于她的胸针。”
刘海燕还揭秘了屠呦呦获奖的一些内幕故事。比如她在获诺奖前夺得的美国拉斯克奖——她是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人。“三无”科学家来之不易的获奖路,更让大家加深了对这位科学家的敬重之情。演讲中,一直掌声不断。这掌声,是给予屠呦呦的,也是给予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和医学家的刘海燕的,梅溪沙,因了文化的厚重浸润而让人感觉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