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圣祠 医圣祠简介 历史沿革 所获荣誉 领导关怀

    •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 公益讲师团

    • 景区大观

    • 馆藏与展览 馆藏精华 精品文物展 伤寒学派展览 中医药标本展 医圣祠春秋展 张赞臣医史文物展 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回顾展 坐堂行医塑像展 大国中医策 大国诺奖路

    • 仲景智库

    • 仲景伤寒论

    • 仲景书院

    • 服务指南 开放信息 交通指南 服务设施 导览指南 联系我们

        业界新闻
        业界新闻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医学巨著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 业界新闻返回上一页
    • 温暖的回响 | 中医文化圣地的新使命

      本网:医圣祠      信息来源:医圣祠      更新时间:2021-09-22

      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南阳医圣祠前,刻有“中医祖庭”的碑石,与高大的汉阙峙立;祠内三进院落间,苍柏、翠竹和药草掩映,碑林、墓与馆舍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医相无二,治国在于治人。”5月12日,在南阳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医圣祠,在大门内前照壁上镌刻的对联前,总书记停下脚步,仔细观看。

      “由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任应秋撰写的对联,是对张仲景医术与仁心的深刻总结。”9月13日,在回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情况时,南阳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表示,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辨证施治”的宝贵中医理论,开创了“理法方药”齐备的中医体系,其心怀苍生、悬壶济世的高尚情怀一直被后世尊崇。

      在位于医圣祠中庭的张仲景墓,方形砖墓四角上的石雕羊头,被游人抚摸得光滑可鉴。带着孙子来游玩的市民武光荣说,南阳民间流传着“摸一摸羊头,百病都没有”的谚语,这既是对身体健康的美好期望,也寄托了对医圣的崇敬之意。

      在悬挂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木刻的陈列室里,总书记的一番殷殷嘱托,让医圣故里的南阳中医药人倍感振奋。

      馆长刘海燕表示,总书记对中医药文化的殷切嘱托和期许,让南阳中医药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

      作为全国现存唯一纪念张仲景的主题馆院,医圣祠从晋代修建,历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多次损毁、修缮,今天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复建设工程:今年3月18日,医圣祠文化园暨张仲景博物院项目正式动工,将以医圣祠为核心龙头,建设占地689亩的中医药文旅综合园区。

      眼下,在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工地上,高高的塔吊竖立,一期项目中的“仲景书院”、“仲景论坛”、综合楼主体等建筑已经封顶,将于今秋南阳举办张仲景医药节时投入使用。

      馆长刘海燕告诉记者,通过医圣祠文化园项目的实施,将基本恢复清末医圣祠图志记载的十八景观,形成水绕绿环、红墙围合的景观效果,具备文保、科研、教育、体验等功能,致力打造成中医药朝圣拜祖圣地、奠定医圣祠全球中医圣地的地位。

      在7月19日召开的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大会上,南阳市委、市政府再次将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至更高的高度,把中医药发展作为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的重要内容,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和张仲景国医大学恢复重建工作被列入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程。

      “开启南阳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征程,要在用心挖掘仲景文化内涵上不遗余力,在倾力塑造仲景文化形象上不遗余力,在持续打响仲景文化品牌上不遗余力,切实把仲景品牌打造成为南阳的金字招牌、城市名片。”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提出,要建好医圣祠文化园,守好仲景文化的根和魂,把医圣祠文化园项目打造成南阳的新地标和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仲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于医圣祠 | 工作动态 | 名医导航 | 百草荟萃 | 南阳十大名师 | 传承经典 | 药膳食谱 | 科普教育 | 交通指南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张仲景博物院(www.yishengci.cn) 邮箱:yscwzs@163.com
    • 联系电话:0377—63139888 | 网管电话:17344774969 | 院址: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医圣祠街7号
    • 豫ICP备20001875号 |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329号
    •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