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新闻返回上一页
-
应对H7N9 诸多挑战值得关注
本网:医圣祠 信息来源:医圣祠 更新时间:2013-04-08
目前,在传染来源不明的情况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呈现怎样的特点?科研攻关需要瞄准哪些靶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研究员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H7N9禽流感是我们遇到的一个全新的强劲对手,防控H7N9面临诸多挑战。
■防治呈现多个难点
曾光称,H7N9禽流感病毒“藏在暗处”,既不同于SARS,又不同于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总体防控很难套用后两者的应对之策。
曾光说,10年前SARS疫情突发,明显表现出人际传播特点。采取隔离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手段,很快收到了防疫效果。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未表现出人传人迹象,对人隔离恐怕不能切断传播途径。既往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疫情,往往表现为禽类疫情在前,人类疫情在后。因而一旦发现禽类疫情,等同于获得了人受威胁的信号,立即扑杀病禽就可以切断传染源、保护人类。而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对禽类未表现致病性,没有这种提示的信号,只能主动在可疑的环境中去收集标本、检测病毒,并依据检测结果去决定是否扑杀禽类。其效果如何,尚待观察。
临床实践表明,早期使用达菲,对于阻止病毒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向重症发展有特效。如果病情已经危重,则失去了使用达菲的时机。曾光说,从目前已报告的H7N9病例看,患者患病早期症状与一般上呼吸系统感染很相像,不易鉴别。为提高治愈率,早期使用达菲类药物实属必要,但这类药物又不宜滥用,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提供可操作的给药临床指征。
■一些谜团迫切待解
根据疫情报告,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中最早的发病时间为2月19日。曾光说,40多天内即在4个省、市接连报告了十几例病例,意味着H7N9禽流感病毒分布广泛,也意味着人类对其易感性有可能超过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尽管H7N9病毒仍属于禽源流感病毒,其基因序列没有重配其他哺乳动物流感病毒,也没有人类流感病毒,所报告的确诊病例之间未发现流行病学关联,但上述新特点已经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个全新的对手,必须认真评估其可能导致的公共卫生风险,而这些风险目前暴露得可能还不充分,例如当前候鸟迁徙和季节变暖可能对H7N9病毒传播造成的影响,以及雾霾天气对人感染呼吸道疾病的致病性问题。
此次疫情突发后,中国疾控中心快速制备出检测试剂,迅速开启了疫苗相关研究。曾光认为,当前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除了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及疫苗,还迫切需要破解多个难题。
其一,需要对临床症状的动态发展做深入研究,捕捉其早期病症与一般呼吸系统感染的细小差异,总结患者由轻变重的前兆体征,力争掌握患者早期使用达菲的明确指征,从而更有效地救治病人。
其二,需要研究是否有轻症患者,以及患者是否排毒。目前所有与患者近距离密切接触者无一感染,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不排毒。需要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呼吸道、尿液、粪便等采样检测,观察其有无排毒现象,以更清晰地研究该病毒自然史,这对掌握病例隔离期限非常重要。4月5日上海市报告称,一名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儿童,因发现及时,未发展为重症。该病例提示,不是所有H7N9禽流感病例都表现为病情危重。会不会因为目前诊断标准的门槛偏高,以至于有一些轻症病例甚至亚临床感染者未被发现?(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其三,深入研究该病毒对人的易感性。从目前发病区域分布看,H7N9禽流感病毒于华东地区一定区域内可能已广泛存在。接触病毒的人可能很多,但绝大多数人不发病,极少数人发病,原因何在?
其四,开展生态学调查研究,调查健康人群是否携带该病毒,调查动物间病毒携带状况。研究对象涉及人群及家禽、野禽等,需要卫生、农业、林业等部门密切协作。
曾光说,要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加强研究与监测。
■不可放松对其他疫情的警惕
近日,一名赴土耳其和迪拜旅游的37岁女子返回香港后出现发烧等病症,被高度怀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其后,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报告,通过检测已排除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这一病例在当地引起不小的震动。
曾光警示说,当前我国内地同样处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威胁之下。与SARS同属于一个家族的新型冠状病毒,自去年于中东地区发现以来,全球已报告确诊病例17例,其中11例死亡。
曾光指出,今年春天是公共卫生的多事季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新型冠状病毒威胁、雾霾危害与常规公共卫生工作交织在一起。今春的雾霾天气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由此导致的人群健康危害、生态环境影响,情况不明。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症与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症颇为相似,都可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并致人死命。
曾光强调,一种传染病的流行,不会因另一种传染病来袭而停止。应对H7N9禽流感突发,不可放松对其他疫情的警惕。在科学有序防控H7N9禽流感的同时,要对所有可能来袭疫情、公共卫生风险,睁大警惕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