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圣祠 医圣祠简介 历史沿革 所获荣誉 领导关怀

    •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 公益讲师团

    • 景区大观

    • 馆藏与展览 馆藏精华 精品文物展 伤寒学派展览 中医药标本展 医圣祠春秋展 张赞臣医史文物展 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回顾展 坐堂行医塑像展 大国中医策 大国诺奖路

    • 仲景智库

    • 仲景伤寒论

    • 仲景书院

    • 服务指南 开放信息 交通指南 服务设施 导览指南 联系我们

        仲景伤寒论
        仲景伤寒论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医学巨著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 仲景伤寒论返回上一页
    • 桂林古本《伤寒论》平脉法第二

      平脉法第二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

      【师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脉数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然动摇者,名曰动也。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脉阴阳俱促,当病血,为实;阴阳俱结,当亡血,为虚。假令促上寸口者,当吐血,或衄;下尺中者,当下血;若乍促乍结为难治。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却结于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师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阴气衰也。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

      【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脉,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也?

      【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

      【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脉阴阳俱弦,无寒热,为病饮。在浮部,饮在皮肤;在中部,饮在经络;在沉部,饮在肌肉。若寸口弦,饮在上焦;关上弦,饮在中焦;尺中弦,饮在下焦。

      脉弦而紧者,名曰革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

      【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

      寸口脉浮而紧,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不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饐。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隐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曰泄风,久久为痂癞。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者,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则面色黄;荣气不足则面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寸口脉弱而涩,尺中浮大,无外证者,为病属内伤。

      寸口脉弱而涩,尺中濡弱者,男子病失精,女子病赤白带下。

      寸口脉洪数,按之弦急者,当发瘾疹。假令脉浮数,按之反平者,为外毒;脉数大,按之弦直者,为内毒,宜升之,令其外出也。误攻则内陷,内陷则死。

      寸口脉洪数,按之急滑者,当发痈脓;发热者,暴出;无热者,久久必至也。

      寸口脉浮滑,按之弦急者,当发内痈;咳嗽胸中痛为肺痈,当吐脓血;腹中掣痛为肠痈,当便脓血。

      寸口脉大而涩,时一弦,无寒热,此为浸淫疮所致也;若加细数者,为难治。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隔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饐,言胃气虚竭也。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滑则为哕,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鞕,气噫不除。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鞕,气噫不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者,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沉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胃气虚,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也。

      趺阳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孤阳独下阴部者,小便当赤而难,胞中当虚。今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应胃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干烦而不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医复以毒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去有期,必下如淤泥而死。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

      【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

      趺阳脉微沉,食饮自平。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趺阳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

      趺阳脉沉而微,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血亡也。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鞕。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隔,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妊娠脉弦数而细,少腹痛,手心热,此为热结胞中,不先其时治之,必有产难。

      产后脉洪数,按之弦急,此为浊未下;若浊已下而脉如故者,此为魂脱,为难治。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

      【问曰】人恐怖者,其脉何状?

      【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

      【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

      【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也。

      【师曰】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师曰】发热则脉躁,恶寒则脉静,脉随证转者,为病疟。

      【师曰】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为其形损故也。

      【师曰】脉乍大乍小,乍静乍乱,见人惊恐者,为祟发于胆,气竭故也。

      【师曰】人脉皆无病,暴发重病,不省人事者,为厉鬼,治之以祝由。能言者可治,不言者死。

      【师曰】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此为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掣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油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又未知何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奇经八脉不系于十二经,别有自行道路。其为病总于阴阳,其治法属十二经。假令督脉为病,脊背强,隐隐痛,脉当微浮而急,按之涩,治属太阳。

      任脉为病,其内结痛疝瘕,脉当沉而结,治属太阴。

      冲脉为病,气上逆而里急,脉当浮虚而数,治属太阴。

      带脉为病,苦腹痛,腰间冷痛,脉当沉而细,治属少阴。

      阳跷为病,中于侧,气行于外,脉当弦急,按之缓,治属少阳。

      阴跷为病,中于侧,气行于内,脉当浮缓,按之微急而弦,治属厥阴。

      阳维与诸阳会,其为病在脉外,发寒热,脉当浮而虚,治属气分。

      阴维与诸阴交,其为病在脉中,心中痛,手心热,脉当弦而涩,治属血分。

      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为气血之别,使不拘于一经也。

      奇经八脉之病,由各经受邪,久久移传,或劳伤所致,非暴发也。

      【问曰】八脉内伤何以别之?

      【师曰】督脉伤,柔柔不欲伸,不能久立,立则隐隐而胀;任脉伤,小便多,其色白浊;冲脉伤,时咳不休,有声无物,劳则地喘;带脉伤,回身一周冷;阳跷伤,则身左不仁;阴跷伤,则身右不仁;阳维伤,则畏寒甚,皮常湿;阴维伤,则畏热甚,皮常枯。

      【问曰】八脉内伤其脉何似?

      【师曰】督脉伤,尺脉大而涩;任脉伤,关脉大而涩;冲脉伤,寸脉短而涩;带脉伤,脉沉迟而结;阳跷伤,脉时大而弦;阴跷伤,脉时细时弦;阳维伤,脉时缓时弦;阴维伤,脉时紧时涩。

      【问曰】其治奈何?

      【师曰】督脉伤,当补髓;任脉伤,当补精;冲脉伤,当补气;带脉伤,当补肾;阳跷伤,则益胆;阴跷伤,则补肝;阴维伤,则调卫;阴维伤,则养荣。

      【问曰】其处方奈何?

      【师曰】相体虚实,察病轻重,采取方法,权衡用之,则无失也。

      关于医圣祠 | 通知公告 | 名医导航 | 百草荟萃 | 南阳十大名师 | 传承经典 | 药膳食谱 | 科普教育 | 交通指南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张仲景博物院(www.yishengci.cn) 邮箱:yscwzs@163.com
    • 联系电话:0377—63139888 | 网管电话:17344774969 | 院址: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医圣祠街7号
    • 豫ICP备20001875号 |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329号
    •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