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要不要避开“大姨妈”
本网:医圣祠 信息来源:健康报 更新时间:2020-06-2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肖冰冰
因为疫情,高考延期了一个月。孩子在冲刺,家长也要认真做好保障工作。很多细心的妈妈们掐指一算:啊,这高考日撞上闺女的月经期了,怎么办?很多老百姓把月经叫作“倒霉了”“坏事了”“来大姨妈了”,在“倒霉日”高考是不是会影响发挥啊?是不是可以用药避开“大姨妈”?可吃了药会不会有副作用呢?今天针对焦虑妈妈们的疑问,我们来逐一提供科学的解答。
月经是正常报到的使者
有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一般月经期无特殊症状,但由于经期盆腔瘀血及子宫血流量增多,有些人可能有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这些症状并不严重。因此,如果您家孩子来月经时没有明显不适,即使高考遭遇月经也不必在意。虽然目前没有文献报道月经期考试会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和考试成绩,但常年备战的运动员们经常会遇到月经期训练的情况,研究显示月经期轻度训练时并没有影响发挥。所以,考生及家长们也可以放平心态、顺其自然,更不要觉得时间赶在一起和“倒霉”“坏事”有任何关系。
当然,也有些女孩月经期存在月经量过多、痛经、经期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忧郁、易激动)或胃肠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这些女孩如果害怕月经影响自己正常发挥,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对症减少月经出血和痛经的药物,并非一定要用激素类药物推迟月经。
哪些药物可以用来推迟月经
如果您还是想推迟月经,该怎么做呢?先来说说原理。月经来潮是因为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支持出现坏死和剥脱才发生的。若在下次月经之前人为地补充雌激素或孕激素,特别是孕激素,就可以让月经晚点儿来。常用的药物有孕激素或复方口服避孕药。
孕激素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天然孕激素和人工合成孕激素,有口服和注射两种途径。口服天然孕激素副作用较小、也更便捷,最为常用。可在预计下次来月经首日的7~10天前开始服用,连续服用至允许来月经时停药,停药后一般一周左右来月经。比如今年高考是7月7日至8日,考生希望高考之后再来月经,孕激素使用方案为:6月27日开始服药,连续服用至7月8日,随后停药。
需要提醒大家:第一,用这个方案需要首先能够预计下次来月经的时间,因此比较适合月经规律的女生。如果月经不规律,距离下次月经前3~4天才开始口服孕激素,有可能无法推迟月经,导致用药无效。另外,有些人即使提前1周服药,也有可能服药过程中月经来潮,也属于用药无效。这种情况,就可以停止继续服用孕激素了。第二,单纯孕激素药物由于其中不含雌激素,推迟月经的作用不如口服避孕药稳定,有些人可能会有少量点滴出血的现象。第三,有些人口服孕激素会出现轻微的恶心、头晕、头痛,所以建议晚上睡前服药,可有效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不会影响考生白天的考试。
复方口服避孕药含有低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与女性体内天然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相似。一般为21~28片包装。最有效的服用方法是从上一次来月经的第1~5天之内开始服用,每日1片,晚餐后为宜,一直用到可以来月经的时候再停药,比如高考结束的7月9日。但如果你开始服药时已经超过了月经第5天,可能导致推迟月经失败。部分人服用避孕药偶尔会出现轻度的恶心、头晕、乏力、头痛、乳房胀痛等,往往是在刚开始服用的几天,继续服用后多会改善。需要指出的是,口服避孕药需要每天服用,如果漏服反而会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带来额外烦恼。
用药推迟月经有副作用吗
上述两种方法短期应用一般不会造成长远的不良危害。上述药物在初期服用时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比如,头疼、乳房胀痛、恶心等。
不过,从科学的角度讲,并不主张用任何方法任意改变女性的月经周期。备考期间,要紧张复习,还要记着服药,甚至承受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有些孩子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尝试用药前,需要经专业医师评估,没有禁忌证才可以慎重应用。
高考遇到月经如何缓解不适
第一,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紧张、焦虑,不良的情绪往往比月经期的不适更影响临场发挥。
第二,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减少焦虑和疲劳,注意劳逸结合。
第三,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素及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第四,注意保暖、避免痛经:不要贪食冷饮,空调温度也切记太低。
第五,如果痛经严重,可口服止痛药物。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布洛芬等)的治疗有效率可达80%。月经来潮即开始服用效果佳,连服2~3日。
第六,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月经量过多和经期延长。若月经出血过多引起乏力,可在医生建议下口服中成药或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
第七,注意经期卫生,内裤最好为棉制品,卫生巾应注意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并适时更换,如2~4小时或者依据月经量及时更换。每晚用清水冲洗外阴,不可做阴道冲洗。
高考是一个学生一个家庭重要的时刻,月经则是每个女孩子月月都见的“老朋友”,高考时若它也来凑热闹,即便有些不是时候,也属正常现象。所以无论孩子还是家长,最好的做法还是放松心情、顺其自然,实在不行,再让医生和药物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