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教育返回上一页
-
中医药教你养生防疫
本网:医圣祠 信息来源:郭敏 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 更新时间:2022-04-02
春天万物萌发,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也是一年养生防病的重要时机。结合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病特点和春季气候特点,南阳市中医药专家建议:在做好戴口罩、查“双码”等日常防护的同时,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医药养生防疫,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一、春养“三气”提体质,即:阳气、肝气、正气
1.养护阳气。《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万物生发,是生长、生发的季节,有阳气,万物才可以生根、发芽、开花,所以春天也要提升人体的阳气。
2.养护肝气。中医认为肝在五行属“木”,与春季相应,象征万物勃发。肝也有舒展、生发的特点,春季养肝,要注重调理肝脏的功能,疏肝解郁,保持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始终保持心情舒畅。
3.养护正气。《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身体好了,一身正气足了,抵抗疫病的能力就强了。
二、着眼“三事”防外邪,即:穿衣、饮食、起居
1、穿衣。春天人体皮肤毛孔开始疏松,对寒邪抵抗能力减弱,因此初春时节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今春属倒春寒天气,气温上升不稳定,要注意添减衣物,避免感冒等。
2、饮食。早春:阳气开始升发,“春夏养阳”,此时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芥,亦可适当吃一些鸡肉、鱼类、蛋黄、牛奶、豆浆等,少吃寒性食品,免碍阳气升发。仲春:仲春时节,肝气偏盛,影响脾胃运化。适当进食大枣、蜂蜜、山药等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的食品,多吃时令蔬菜和水果。晚春:此时气温渐高,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吃一些蛋白类食物及水果,不宜吃羊肉、狗肉、胡椒等辛热之物,少饮酒。为防体内积热可饮用绿茶、绿豆汤等。
3、起居。春天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顺应时节,早睡早起,适当运动,注意个人卫生。同时,居室里要保持清洁和空气流通,注意调节室内温湿度。睡眠要充足,晚10点半左右入睡,6点左右晨起为宜。
三、习练功法壮筋骨
春天适合舒缓的运动,肢体活动开即可,不宜大汗,可习练中医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四、六个“一百”通经络
晨起梳头一百次;面向太阳踮脚吐纳一百次;顺时针揉腹一百次;饭后百步走;按摩肝经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三大穴各一百次;温和灸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气海穴、关元穴、涌泉穴各20分钟。
五、常喝茶饮防感冒
常喝枸杞茶、菊花茶、玫瑰花茶、腊梅花茶、金银花茶、三根茶、鱼腥草茶,可有效预防感冒。
六、摒弃陋习抵邪气
避免熬夜、抽烟、酗酒、久坐、喜食膏梁厚味、饮冷、纵欲过度、生气等。
七、“对症”养生治未病
中医将人分为九种体质,不同的人在春季有不同的调养方法。气郁体质——佛手百合膏;气虚体质——人参黄精膏;阴虚体质——百合玉竹膏;痰湿体质——橘皮茯苓膏;平和体质——甘草山楂膏;特禀体质——乌梅紫苏膏;阳虚体质——干姜肉桂膏;血瘀体质——桃仁薤白膏;湿热体质——藿香栀子膏。
八、慢病“三防”拖重病,即患防虚、防寒、防复发
心血管病、癌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肺病、口腔疾病、骨质疏松、精神疾病、心理健康等慢性病患者,在春季往往会因为阳气虚衰或阴阳俱虚,以及风寒感冒而诱发其它疾病或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