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圣祠 医圣祠简介 历史沿革 所获荣誉 领导关怀

    •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 公益讲师团

    • 景区大观

    • 馆藏与展览 馆藏精华 精品文物展 伤寒学派展览 中医药标本展 医圣祠春秋展 张赞臣医史文物展 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回顾展 坐堂行医塑像展 大国中医策 大国诺奖路

    • 仲景智库

    • 仲景伤寒论

    • 仲景书院

    • 服务指南 开放信息 交通指南 服务设施 导览指南 联系我们

        仲景养生
        传承经典 药膳食谱 科普教育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医学巨著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 科普教育返回上一页
    • 面色黄、皮肤干,可能是五脏病了!养气血推荐这10种食物

      本网:医圣祠      信息来源:医圣祠      更新时间:2025-06-27

      每次洗脸时,人们总会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有时候,会发现自己的气色似乎差了一点,肤色显得暗沉沉的,还微微发黄。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是黄种人,肤色偏黄很正常。但跟其他同龄人一比较,就会发现,面色确实比别人暗沉发黄。

      《黄帝内经》中讲“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意思是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会在外部表现出来。而面色更是内脏功能的一面“镜子”。

      看脸色能发现内脏问题

      1. 气色差——心血不足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周冬梅202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其华在面”,面部气色与心的功能关系密切。

      如果气血充沛,心的功能正常,就能表现出面色红润、容光焕发的健康状态。如果心血不足,心神失常而睡眠不足,可能出现面色无华、黑眼圈等情况。

      2. 皮肤干——肺脏失常

      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如果功能失常,会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等症。

      另外,肺主一身皮毛,也主一身之表,受到外界刺激性因素侵袭,肺的功能失常,会表现在皮肤上,出现皮炎、荨麻疹等症。

      3. 面色黄——脾虚难支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血生成不足,则会面色萎黄。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还会有脾虚水泛的问题,表现为皮炎、渗出、水肿等症。

      4. 易长斑——肝郁血瘀

      肝主疏泄,肝主藏血,如果情绪不佳,会引起气滞血瘀的问题,在面部表现为色斑。

      5. 面色暗——肾精不足

      肾主藏精,精血同源,若是肾精不足,则会出现面色晦暗、色斑等皮肤问题。①

      8个坏习惯容易“带走”气血

      想要气血充足,要避免那些容易“带走”气血的生活行为。尤其夏天,出汗一多更容易消耗气血,雪上加霜。②

      1. 常暴饮暴食

      长期暴饮暴食,吃撑后会增加胃肠负担,损伤脾胃,脾胃差了,自然容易气血不足。

      2. 过度吃素食

      在控制饮食总量的基础上,平时也要保障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光吃“草”是不行的。

      3. 咀嚼不充分

      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入腹中,会大大增加脾胃的负担,反而需要消耗更多的气血去加以消化。

      4. 过度的劳累

      过度劳累会消耗人体元气,思虑过度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而中医讲“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气血化生就会不足。而且忧虑、纠结也会消耗大量气血。想要保护气血,就注意别操心太多。

      5. 过度玩手机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过度用眼会耗费更多的肝血去滋养,经常玩手机就是气血两虚的“导火索”,消耗的不只是电量,还有气血。

      6. 头发不吹干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如果睡前洗头不吹干,容易造成湿邪入侵,损伤身体阳气。

      7. 晚睡、熬夜

      夜晚是养气血的时间,如果熬夜,必然会消耗气血。若要保证睡眠,不仅要睡够,还要睡早。每天尽量保证8小时睡眠,而且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

      8. 久坐、久卧

      中医讲“久卧伤气”,如果总是坐着或躺着,气就不能很好地舒展运动,会出现气机不畅,导致气虚。一直躺着看似在休息,其实很伤气血,所以会有“躺久了没劲儿”的感觉。

      养气血推荐这10种食物

      除了要避免伤气血的习惯,生活中也可以通过饮食来补一补气血。

      1. 韭菜

      山西省中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席啸虎在医院公号刊文介绍,韭菜能补益肾气、旺盛精力。吃熟韭菜能起到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的作用,生韭菜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能益肝散瘀,有补气壮阳的作用。③

      2. 山药

      山药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山药因其富含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作为食品长期适量服用,对于久病或病后、虚弱消瘦、需营养调补而脾气虚者来说,本品不失为一味调补佳品。③

      3. 土豆

      从中医角度看,土豆是很好的补气食物,土豆有补中、益气、和胃、调中、健脾、消肿等功效,对气虚症状的人有较好的疗效,常食用能强身健体。

      4. 香菇

      《本草纲目》中记载“蘑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本草求真》中记载“香菇,食中佳品……能益胃助食。”中医认为,香菇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的作用,经常吃一些香菇,可以补气养血。③

      5. 板栗

      板栗有健脾益气、补肾强筋、抗衰老等功效。板栗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降低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患病风险。③

      6. 龙眼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风湿科主任中医师王根荣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龙眼又名桂圆,有养心安神、滋阴补血的功效。比较适用于体弱多病、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的女性进补用。④

      7. 红肉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剑芳在健康山西微服务刊文介绍,红肉就是猪、牛、羊等红色的肉,这类肉中富含血红蛋白铁,食用后的补充效果较好。注意每天成年人食用不超过75克。⑤

      8. 动物血

      除了肉以外,猪血等动物的血液中同样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而且血液中铁的吸收率很高,机体利用率高,可作为补血上品。动物血一定要加热至熟透再食用,不可生食。⑤

      9. 动物肝脏

      尤其是猪肝,要比肉类以及动物血的铁含量还要高。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高,且吸收率在30%以上,所以不仅中老年人可以吃,婴幼儿在添加辅食的阶段也可以食用,不过孕妇少吃。⑤

      10. 新鲜蔬果

      新鲜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C可以帮助血红素铁的转化和利用,叶酸可以预防恶性贫血,更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所以要保证每日的蔬果摄入量,选择新鲜、安全、多种颜色的蔬菜水果。⑤

      本文综合自:

      ①2025-06-03健康时报《气血充沛容颜俏》

      ②2024-06-02浙大一院《“亚洲蹲”竟是气血不足?中医告诉你这么做》

      ③2022-11-30山西省中医院《冬季更需补气血!建议多吃这10种平价食材,补全身之气,免疫力翻倍》

      ④2015-07-13健康时报《补血养颜找龙眼》

      ⑤2021-09-03健康山西微服务《红枣、红糖、红豆都不补血?提醒总结:这4种食物才真正补血》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关于医圣祠 | 工作动态 | 名医导航 | 百草荟萃 | 南阳十大名师 | 传承经典 | 药膳食谱 | 科普教育 | 交通指南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张仲景博物院(www.yishengci.cn) 邮箱:yscwzs@163.com
    • 联系电话:0377—63139888 | 网管电话:17344774969 | 院址: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医圣祠街7号
    • 豫ICP备20001875号 |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329号
    •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