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杂病论》传承返回上一页
-
《金匮玉函经》
《金匮玉函经》是《伤寒杂病论》的另一种古传本。与《伤寒论》均以伤寒病为主,二书内容大同,但编次互异。推溯“金匮”书名的溯源,首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自序》及《玉函方•自序》(见《抱扑子•内篇》卷15)中所引用。
唐初贾公彦(约650-655年前后)已开始直接引用“张仲景《金匮》”的佚文(见《周礼注疏》卷5冢宰下,贾氏疏文)。
约7世纪末在吴升撰集的《三家脚气论》中所引“张仲景”佚文,其内容基本与今存的《金匮玉函经》传本相同,而不见于今存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等传本中(参见《外台》卷19引《三家脚气论》文,人卫本P.533及《金匮玉函经》卷1,人卫本P.18)。
在《外台秘要》(752年)中也引有《玉函经》佚文二条(分见卷1,论伤寒日数病源并方一节所引张仲景《伤寒论》的柴胡加芒硝汤方及小柴胡汤条)。将这两条佚文与现存本的《金匮玉函经》对照时,正和该书卷7所记的同名二方大致相同。说明王焘当时也曾参考过《玉函经》一书。
北宋林亿等,在校刊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卷首保存的北宋以前佚名的《金匮》小序中也提到:“仲景《金匮》”的话。
《金匮玉函经》的首次校订是在1066年(治平3年),由林亿等继《伤寒论》刊行后的第二年。全书8卷,29篇。其中前6卷为论(条文),后2卷为方(处方)。各卷首均记有:“张仲景著、王叔和撰次,林亿等校正”等字样。本书内容与《伤寒论》大同。但卷1“证治总例”中三次引用“(张)仲景曰”,此外又引用释典中的“地、水、风、火”及“四百四病”之说,都是很明显地经过后人重编或掺入的一些文字。
《金匮玉函经》再次刊行于1086-1094年左右(北宋元佑间),南宋时也一度刊刻,但均流传不广。直到1717年(康熙丁酉),本书再由陈世杰据何焯手抄本,校勘后刊行。1955年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日本方面则有1746年复刊本及成美堂刊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