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圣祠 医圣祠简介 历史沿革 所获荣誉 领导关怀

    •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 公益讲师团

    • 景区大观

    • 馆藏与展览 馆藏精华 精品文物展 伤寒学派展览 中医药标本展 医圣祠春秋展 张赞臣医史文物展 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回顾展 坐堂行医塑像展 大国中医策 大国诺奖路

    • 仲景智库

    • 仲景伤寒论

    • 仲景书院

    • 服务指南 开放信息 交通指南 服务设施 导览指南 联系我们

        仲景书院
        仲景书院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医学巨著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 仲景书院返回上一页
    • 仲景书院人才培养优势

      本网:医圣祠      信息来源: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更新时间:2020-02-01

      一、人才优势

      中医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从业人员需要三通一悟,即医通理通文通,悟性高。医通即医生要必须掌握的治病救人之法之术;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法术要在理道思想指导下施实,不然就是盲治乱治误治。中医是中华民族精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欲使中医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必根植于大地沃土中,而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成长的沃土。中医本身固有的知识好比一个盆土,养分是有限的,因此,中国历代大医也都是文化大家,精通天文地理和诸子百家文化。另外,中医不同于西医,是直观下的可视医学,特别是讲气的层面,摸不着看不到,很多时候凭病人的感学和医者的直觉,这就需要大夫对病人发病的时间、地点、体质、病因有很好的综合判断感悟能力。我们正是基于这几个方面,遴选了一批京豫宛三地副高级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悟性的临床专家进行培养,旨在培养未来的国医大师和名师。

      二、特色育人模式

      在模式上,首先考虑的是吸纳院校和师承两个主流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长处,借鉴古代书院清修,讲学,质疑,辨难的方法和学风,具体方法是:

      唐《名医录》云:张机,仲景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在汉代20万人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除博学多才,更要清正廉洁,孝顺父母,亲民爱民为民利民,这在伤寒论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仲景仁爱之心,如一个桂枝汤,区区五味药,但用药方法之详细,给病人交待之仔细却写了155字,要知道,那是在竹简上写字啊!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救古训,博采众方,上疗君亲之疾,下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这是医圣大爱宣言。仲景书院晨诵经典,是让学员以伤寒论为师,在反复吟诵中,静心体会仲景“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的大善大美品质。使仲景精神成为根置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让仲景文化成为仲景书院学员一种生活方式,像汉代孝廉一样成为同行业和百姓效仿的榜样,融入我们生活当中。事实上,每次学员培训情况报导出来,南阳中医界都沸腾了,一些医生说,看仲景书院学员都起来背书了,我们还能睡吗?

      三、授课模式,三师分论

      采用大师讲道,名师讲法,导师讲术,道术合一方式。让学员和大师零距离对话,感受大师成才之道和人格魅力,迄今,我们动用了全国中医药资源,请伤寒大家临床大家40多位老师到学院授课,开阔学员视野和启迪中医思维。

      四、经方应用采用夜习交流,学员互动,病案分析,临证实战模式

      学员可以就某一病历或某一经方应用拓展和反复探讨和提供自己的疑问,以及应用心得,包括成功和失败的教训,警誓同道,这种来自同道同学的实践经验是很宝贵的。一人提供一个方法或心得,每次讨论有15人发言,就相当于大家学习了15个病历。

      其次,我们遴选的人才来自临床一线各专业,中医的核心理论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任何一个专科都是全科的专科,机体的任何部分都是整体的部分,每讨论一个病历,相当于多学科经验和理念交流,这种不同学科融合,极大地提高和丰富了专科看病的全面性、整体性。培养了一个真正的中医传人,不是某方面专家,而是一个大医家。“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五、学用融合,作业式教学

      为了让学员的学习有持续性,集中学习结束时,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桂延耀局长亲自到教室部署了自学学习任务。

      (一)医案或心得体会

      要求在下一次集训时交5份运用经方的医案或心得体会。每份不少于600字,要求真实且有学习价值,杜绝抄袭。

      (二)背诵

      要求背诵《伤寒论》,第三次第五次第八次集中考试。

      (三)预习

      预习教材,以《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学苑出版社,包括讲课音频)和《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为教材,要求通篇预习其中一个,也可互相参考。预习导师著作,对拟跟师的导师著作进行阅读,为顺利跟师做好准备工作。

      (四)提出问题

      预习教材后,针对《伤寒论》的398条提出学术问题。每小组每条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组长进行汇总整理。

      (五)学习总结

      要求各位学员在本期集训结束后一周内,每人书写一份不低于3000字的学习心得和如何成长为国医高手的个人初步修业计划和设想。

      六、关于医学理念

      古今融合,中西汇通,任何科技的进步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医向来与时俱进,在古人认识问题基础上结合现形情况,三因制宜永远不过时。西医在鉴别和明确诊断方面,特别是明确器质性损伤更直观,明确病因情况下的靶向治疗对中医治疗是种补充。

      关于医圣祠 | 通知公告 | 名医导航 | 百草荟萃 | 南阳十大名师 | 传承经典 | 药膳食谱 | 科普教育 | 交通指南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张仲景博物院(www.yishengci.cn) 邮箱:yscwzs@163.com
    • 联系电话:0377—63139888 | 网管电话:17344774969 | 院址: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医圣祠街7号
    • 豫ICP备20001875号 |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329号
    • 网站统计